“低门槛、零风险、高利息”
不知道这些标语是否让你心动,甚至打算行动呢。
千万注意!千万警惕!这些都是非法集资的外皮。
近年来,国内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学校也成为了非法集资案件的高发地之一。为了守住同学们的钱袋子、保护好同学们的财产安全,图书馆收集了部分非法集资相关案例,帮助同学们学习非法集资信息,提高对非法集资、电信诈骗及非法金融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积极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环境,有效防范非法集资诈骗。
案例一
张某某,系威宁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职工。
2011年以来,张某某结识祖某某(因另案服刑),多次参与祖某组织的活动。两人陆续以做工程、虚假房产抵押等为名,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威宁及周边县市多名集资参与人陆续借款。在集资参与人向其主张债权时,张某某采用以旧换新写借条、承诺还款等方式逃避清偿债务。据调查,张某某骗取集资参与人资金共计2990多万元。2012年9月14日威宁县公安局以涉嫌集资诈骗罪对张某某立案侦查,2018年9月27日威宁县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批准逮捕,2019年5月9日威宁县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对张某某提起公诉。
案例二
何某,系云南某生物科技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实际控制人。
从2020年10月起对外公开宣传称云南某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开展运营某购物商城(某小程序)项目、某城KTV项目等多个项目,并在未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的情况下,主导和授意云南某生物科技公司市场部人员通过向社会街面发放宣传单、打电话宣讲、集中宣讲等方式,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社会不特定人员充值入会成为公司会员并签订《旅游养生会员费充值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一年起,会员充值金额1千元起,每次充值可红包抵扣部分金额,充值后每月赠送会员费1.5%-2%的金额,并可将会员费用于某购物商城购物或其他实体项目消费,合同期限内未消费完的剩余部分到期可退还。后因资金链断裂,云南某生物科技公司无法按时兑付充值会员到期的本金利息,导致相关投资人财产损失。
案例三
陈某某以“公司开展网上超市、菜市场改造等项目需要资金”为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散发传单、召开推介会等途径公开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募集资金上亿元。为吸引投资人,公司通过发送短信等宣传到某地可以免费领生活用品,后向客户介绍公司项目,公司老板向投资人讲课,承诺保本保息,并组织投资的客户旅游。本案反映出非法集资案件的一些典型特征:一是编造虚假项目吸引眼球。既有网上超市这类“新鲜玩意儿”,也有菜市场改造这类“传统项目”,主打“新旧结合”,让人觉得有新意又有保障;二是以免费领东西、集中讲课、组织旅游烘托氛围。先以发放小礼品吸引公众,后以讲理财课“秀”出实力,再以组织旅游聚拢人心,一连串动作下来让人觉得可以安心投资;三是承诺保本保息让人失了戒心。往往通过宣传投资项目的盈利空间大来承诺保本保息,且通过一些“正在建设中”的项目让人误以为“项目在本金就在”。
案例四
黄某、施某、王某是厦门某高校的学生。
2017年11月以来,黄某让施某、王某等人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发布多个贷款平台套现获利的内容,并承诺次月到期还款前归还本金。被害人在各类贷款平台成功套现后,将款项转给黄某、施某、王某,以获取收益。施某、王某收到款项后,按黄某指示,将款项转给黄某或者用于偿还到期借款,并从中获取手续费。而黄某并未将吸收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而是肆意挥霍资金,并且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归本还息。法院依法按犯罪程度不同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三至五年不等,体系处罚金二至十万元。
通过上面的案例,相信大家都对非法集资有了一定的了解,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有以下几种:
1、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
2、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 。
3、混淆投资理念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 。
4、装点门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信任 。
5、利用网络,通过虚拟空间实施犯罪、逃避打击 。
6、利用精神、人身强制或亲情诱骗,不断扩大受害群体。
即使在校园中,非法集资离我们也并不遥远。那么,我们要如何进行防范呢。
第一,杜绝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身为学子,能否抵抗诱惑,能否足够理智,能否明辨是非,能否坚守原则,不仅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也是决定未来一生的根本。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起码可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没有底气的挥霍只能得到一时的快感,寻求暴富的心理只能带来遗憾和悔恨。须知,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地上却有无数陷阱。
第二、擦亮双眼,预防非法集资陷阱
校园并非投资理财的“禁区”,在投资时也一定要保持警惕。不盲目相信宣传造势,不迷信专家推荐,对于宣传中包含或者暗示“低门槛、零风险、高利息”等内容的产品要坚决远离。尽量多征求家人长辈的意见,避免深陷非法集资陷阱
第三、珍惜信用,谨慎使用网贷平台
信用是人生最宝贵也是最难修复的财富,绝不能因为尚在求学期间便肆意滥用信用,留下人生遗憾甚至污点。当前各类网络借贷平台风靡,借款资质要求极低,为个别缺乏自控力的学生埋下了隐患。而一旦网络借贷与非法集资相连,产生的连锁反应和不良后果将会成倍叠加。因此,同学们务必慎之又慎使用相关网贷平台。特别是对于穿着网络借贷平台外衣的非法“校园贷”,一定要坚决远离,绝对不要自投罗网,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素材收集:图书馆研究生会
编辑:吴健
审稿:江志莲
2023年6月20日